河北省经济技术协作促进会 0311-87837776/87777960

河北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河北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来源:河北省民政厅

2020-05-20 15:44:32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23号等法律政策精神大力弘扬慈善文化,优化慈善环境,严格规范慈善活动,强化监督管理措施,促进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党对慈善事业的全面领导,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慈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更好地服务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以及社区治理等民政民生工作社会公益事业,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我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行动目标

2022年,通过开展依法治善固本强基、慈善组织增量提质、慈善活动创新提升、慈善“互联网+”、志愿服务合作拓展、人才队伍培养优化、慈善文化传承引领等七项行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慈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慈善规模进一步扩大,慈善活动公开透明,慈善领域社会公信力不断增强,慈善专业人才队伍更加优化,实现全省慈善组织数量和质量提升”。各市慈善信托业务全部实现零突破,品牌化慈善项目影响力显著提升,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进一步强化,志愿服务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慈善组织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全民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针对我省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按照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争一流思路,推动实施七项专项行动。

(一)依法治善固本强基行动

进一步完善贯彻落实《慈善法》的配套政策体系,加大《慈善法》等法规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引导慈善组织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推进慈善事业全民化、社会化、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定期开展《慈善法》等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回头看”行动,及时掌握项目实施、募集资金使用及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等情况,摸清底数,建档立卡,及时完善,不断提高慈善组织管理水平。引导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开展募捐活动,强化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和年度审计,规范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强对慈善会、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监管,督促慈善组织定期在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公开募捐活动严格规范使用捐赠款物,做到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和透明。严肃查处慈善非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杜绝发生不良社会影响事件。建立慈善募捐统计制度,夯实慈善事业管理基础。

慈善组织增量提质行动

大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优先发展具有扶贫济困功能的慈善组织扶持发展社区互助型、服务型慈善组织鼓励发展各类慈善基金会,培育和壮大基层社区类慈善组织,研究探索设立社区基金会,加快成立各级社会救助基金会,推动慈善组织向乡镇(街道)、村(社区)覆盖。建立全省性联合型慈善行业组织培育发展区域性慈善联合组织以及支持类、咨询类、评估类等慈善行业组织,为初创期慈善组织发展提供支持建立具备精准帮扶、组织孵化、项目管理、培训交流、信息共享、文化建设等多种功能的市级慈善示范基地,不断提高慈善服务的精准化和集约化水平。充分发挥各级慈善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慈善组织在资金募集、志愿者动员、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层级多元、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构建广泛覆盖的慈善组织网络。

慈善活动创新提升行动

广泛倡导慈善为民理念,积极引导慈善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等公益活动,组织实施救助、助学等项目工程和面向困难群众的志愿服务示范项目,探索建立慈善组织助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防返贫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民政部“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平台,组织开展慈善领域的交流展示活动,筛选贫困地区迫切需要的扶贫项目,引导慈善组织通过展示、学习、合作、交流及新技术手段,将慈善需求和慈善项目结合起来,实现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资源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对接。全力打造具有河北本土文化特色且可持续的公益慈善品牌项目,重点扶持组织活动能力强、社会反映好的公益慈善组织,培树“慈善+扶贫、慈善+养老、慈善+教育”的优秀品牌项目。引导慈善组织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克服疫情影响,推动社会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建立健全支持慈善信托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引导慈善组织开展慈善信托,推动全省慈善信托加快发展。探索建立慈善行为记录和激励机制,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四)慈善“互联网+”行动

以全民慈善、便民慈善为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慈善”手段加快建立慈善网络平台,推进慈善募捐备案管理和慈善信息公开,推动互联网募捐信息规范发布。引导慈善组织依托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加快拓展筹资渠道、实施公益项目,让捐赠人和受赠人联系更加紧密,公众参与更加便捷。建立慈善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制度,推动慈善组织信息统一公开透明查询全省慈善组织信息公开达标率实现100%。

(五)志愿服务合作拓展行动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政策引导和业务指导,深入挖掘我省志愿服务蕴含的专业优势和潜能,鼓励更多的社会公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政府志愿服务管理+公益组织(基金会、协会、社工机构和志愿服务机构)+线上平台的完整志愿服务链条。整合全省公益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及以志愿服务为内容的项目和机构,加强与团省委牵头推行的志愿平台合作,形成志愿者大数据库。引导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进行实名注册、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记录志愿服务活动信息,推动将参加志愿服务情况作为选拔录用、给予奖励优惠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综合保险制度,加强与保险企业合作,设计开发符合志愿服务特点、保障当事人权益的险种,切实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拓宽志愿服务渠道,鼓励大学生并推动党员干部、职工、群众进社区注册成为志愿者。到2022年,全省注册志愿者占人口比例达15%,志愿者每年志愿服务时间平均达到24小时以上。

(六)人才队伍培养优化行动

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慈善理论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慈善事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积极研究解决慈善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形成一批国家、省、市重大课题研究理论成果。谋划筹建河北省公益慈善学院,加快培养慈善理论研究、项目运营、专业服务和宣传推广等专业人才,提升慈善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依法规范慈善从业人员行为,补齐我省慈善人才缺乏的短板,为慈善组织输送人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慈善队伍。加强各级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与慈善组织深化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和各领域的慈善活动,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规范化。

慈善文化传承引领行动

继承和弘扬燕赵优秀传统慈善文化发挥慈善文化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慈善文化推动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力营造“争做公益、随手公益、处处慈善”的文化氛围。育公民慈善意识,提升群众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做好“中华慈善奖”评选推荐工作,建立“河北省公益慈善排行榜”,鼓励、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

三、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严格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23号要求,将发展慈善事业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建立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的慈善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慈善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问题,实现民政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慈善组织的信息互通,促进慈善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细化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工作时限,狠抓贯彻落实,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严格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慈善组织年检制度,围绕慈善组织募捐活动、财产管理和使用、信息公开等内容,每年抽查本级注册不低于10%的慈善组织。强化慈善行业自律,建立行业标准和行为准则,推动行业交流提高行业自律水平。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建立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并向社会公布